人民网石家庄10月10日电 (记者杨文娟)10月10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年度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三级调研员蒋卫宁介绍,河北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发展与减排共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两山”转化路径打通、国家试点示范推进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碳市场建设双向发力,专项服务助企业提升管理
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中,河北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部署,聚焦发电、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强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蒋卫宁介绍,今年已完成2024年度431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以及90家发电企业、48家长流程钢铁企业等的碳排放报告核查。针对钢铁、水泥行业首次纳入全国碳市场,河北开展碳减排专项服务行动,组织专家通过“现场+非现场”方式,从细化管理机制、实化数据质控等四方面发力,目前已完成47家长流程钢铁、42家硅酸盐水泥企业服务。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同样成果丰硕。一方面,河北推动芦苇碳汇、农林生物质能发电2个CCER方法学编制报送;另一方面,张家口塞林生态万全区造林碳汇项目等4个项目完成公示,预计计入期总减排量超160万吨。2025年5月,北京绿色交易所还与雄安绿碳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国CCER市场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
创新“两山”转化机制,降碳产品交易全流程公开
为打通“两山”转化路径,河北2021年9月以来,探索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今年首次将造纸、化工、平板玻璃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碳抵消范围。蒋卫宁表示,碳抵消实施方案注重“衔接性、激励性、市场性、自主性”,例如企业在创A、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活动中形成的碳减排量,可从抵消量中扣除最高50%,成交价格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期前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值为基准,允许30%内浮动。
在项目评估与交易环节,公平公正公开成为核心原则。河北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吴荣霞介绍,中心按《河北省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管理办法》,对项目开展“形式审查—公示—专家评估—审议备案”全流程把控,2021年至今已受理40余个项目,27个通过评估,涵盖林业碳汇、光伏发电等类型。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浩瑀说,交易所2021年发布《河北省降碳产品交易规则》,搭建全省统一电子化服务平台,实现交易全流程线上化并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管,且暂不收取交易服务费,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三类国家试点协同推进,京津冀碳普惠联建扩面
国家试点示范建设是河北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蒋卫宁介绍,保定作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入驻31家金融机构、注册504家企业,对接融资金额达314.6亿元;雄安新区、保定、秦皇岛3市入选全国适应型城市试点,省级支持措施正研究制定;唐山、邯郸钢铁产品及保定(高阳)纺织品纳入国家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河北还深度参与2项钢铁产品碳足迹团体标准编制并推动立项。
区域合作方面,京津冀低碳出行碳普惠场景建设提速。2024年10月三地联合发布《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低碳出行》,今年7月完成《碳普惠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氢燃料电池汽车》《碳普惠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油改电小客车》2项规范文本编制,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碳普惠标准共建、信息共享、项目互认,打造区域统一体系。
蒋卫宁表示,河北气候变化风险依然存在且仍在加剧,下一步将围绕“1234”目标,确保完成“十四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5%的目标任务,深化两大碳市场建设,抓好三类试点,推进重点行业碳足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四项重点工作,持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