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10月10日电 (朱延生)今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梅新阳在回答人民网提问时透露,雄安新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培育5家独角兽企业,10家估值100亿企业,100家AI骨干企业,形成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新范式、新样板。
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朱延生摄
“未来之城”遇上人工智能,雄安新区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梅新阳介绍了雄安新区在高起点谋划部署、强化基础支撑、打造领军团队、推动模芯融合研发应用、创新应用场景以及培育产业生态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在高起点谋划部署方面,雄安新区坚持高起点高定位谋划发展蓝图,以垂直大模型和应用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重点方向,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场景赋能三个维度,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中试基地等平台载体,构建人工智能“门对门”“上下楼”的开放化、全栈式产业生态格局。
在强化基础支撑方面,依托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加快构建高质量智算服务能力,谋划建设雄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打造算法协同、算力协同、云网一体、自主可控的城市级计算体系。实现全域高质量数据汇聚共享,打造数据生长即汇聚的数据资源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雄安集团数城公司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中矿数据矿产资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和中国星网空天可信数据空间三项入选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构建起安全可控、高效协同、开放共赢的数据要素流通使用环境,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打造领军团队方面,雄安新区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打造人工智能领军创新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院士团队组建雄安人工智能研究院,聘请姚期智、张亚勤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建设一个人工智能实训平台和六个公共实验室,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科技项目攻关。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实训基地建设,打造涵盖具身智能、大模型训练等功能板块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综合实训和服务基地。积极争取国家人力资源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项目落地,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高质量人才。
在推动模芯融合研发应用方面,雄安新区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研发基地,鼓励和支持疏解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开展大模型的自主研发创新和试点应用,目前已开发垂直大模型17项,涉及工业生产、金融服务、医学健康、气象应用等领域。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芯片研发生产,已推出RISC-V物联网芯片、SVAC芯片、光电子芯片、太赫兹芯片、“北斗+5G”芯片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终端芯片等创新产品。
在创新应用场景方面,雄安新区立足“两个并重、三个并举”阶段的需求,以典型场景为牵引,在政务服务、工程建设、生态环保、城市运行等领域,打造近20项创新应用场景,积极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比如利用“视频巡查+多模态大模型识别”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行为进行及早发现提醒,有效保障工程建设安全。利用“风清”大模型使天气预测更早、更精准,赋能建设工期的调度。
在培育产业生态方面,雄安新区搭建雄安科创中心、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创新孵化载体,出台《雄安新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专项支持政策,对大模型研发、AI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场景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雄安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和雄安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两支百亿母基金以及相关子基金,为人工智能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全链条提供全周期的基金服务。主动借力央企数科联盟的资源整合优势与产业带动能力,加快吸引人工智能产业链核心主体落地雄安。已集聚重点人工智能企业67家,数字科技企业200余家,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梅新阳表示,下一步,雄安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引领区。联合央企数科公司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雄安新区数字科技产业联盟,依托雄安可信数据空间加快培育数据产业服务生态,形成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解决方案。全面开展AI赋能城市场景行动,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新业态,推动人工智能在设计、生产、运营等环节落地应用。依托创新孵化载体充分挖掘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等人工智能企业,打造人工智能与未来城市融合创新的新地标。
上一篇:河北省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