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在伊春市明月游园,在这个口袋公园里散步的居民观赏着园里的鲜花,健身爱好者在园里设置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休闲桌旁老人们悠闲地聊天……这处口袋公园不过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建设的众多口袋公园中的一个。
黑龙江省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打开围墙”等方式建设口袋公园,以往被忽略的城市边角地、闲置地上,一个个精致小巧、主题鲜明的口袋公园逐渐呈现。这不仅破解了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绿化活动场地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更让居民体会到家门口的幸福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处以象棋为主题的口袋公园里,休闲亭、石凳、棋盘、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居民在此下棋、健身,其乐融融。“这里原本是一块闲置空地,城市更新改造为象棋公园后,成了大家每天都愿意来的‘幸福角’,我和棋友每天都约在这里下棋。”家住象棋口袋公园附近的王敏芳说。
口袋公园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环境,优化了城市景观与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整体生态功能,同时解决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群众就近休闲的需求。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已建成137个口袋公园,计划再建设104个口袋公园。
不仅是哈尔滨,黑龙江省多地口袋公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来,伊春市住建局在中心城区以“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破硬增绿”为原则,系统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高效利用城区闲置地、边角地与废弃地,高标准建成有代表性的7处口袋公园,成为绿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伊春市口袋公园在设计上深度融合“林都”地域特色,将本土自然风貌与现代景观语言有机结合。优选红松、云杉等乡土乔灌木,搭配四季花卉与观赏草坪,构建“春赏花、夏遮阴、秋观叶、冬见绿”的可持续景观系统。同步完善休闲服务设施,配置户外座椅、健身器械与景观照明,实现日间生态体验与夜间温馨氛围并重,充分满足市民休闲游憩、康体娱乐与文化体验的多元需求。各公园依据区位特征与周边人群结构,实施差异化功能定位。口袋公园已成为服务全年龄段、覆盖多时段的高频使用空间,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幸福游园位于伊春市西三路北幸福里小区与水岸公馆之间,原来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到处都是,每到夏季周边市民无法开窗透气,市民反映强烈。变成口袋公园后,绿地率达到65.3%。广场与园路面积1617平方米,为居民活动提供了宽敞的空间。
佳木斯市红旗街西侧的向阳生活绿道公园毗邻高铁沿线,呈长条状分布,一条通道贯穿整个公园。公园内设施完备,凉亭、座椅一应俱全,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地面巧妙地运用色彩划分出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几位正在凉亭中聊天的老人说:“这个口袋公园不仅景色宜人、设施完备,更难得的是环境安静。在游园的同时,还能从宣传板和地面上印制的内容中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佳木斯市利用城区的边角地带、闲置空地等区域已建成近百个口袋公园,为市民打造了贴近生活的城市微空间。
这些散落在城市中的“绿色珍珠”,不仅有效弥补了高密度城区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短板,更通过“公园+”“+公园”的多元融合模式,拓展了城市功能和文化内涵。
鸡西市做足绿化文章,通过构建由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角公园等组成的多层次公园体系,让“开窗见绿、推门入园”从愿景变为现实。遍布街巷的口袋公园如同散落的珍珠,以“小而美”的姿态,成为彰显城市温度与文明底色的生动注脚。在设计环节,特邀专业团队,结合东北气候与本地特色量身规划,将民生需求放在首位。同时,聚焦“一老一小”群体,不断丰富拓展公园功能。“十四五”以来,鸡西市打造了77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新增绿地面积达250公顷,提质改造公园绿地100公顷,新增绿道42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20年的11.48平方米提升至2025年的19.86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从62.94%提升至88.36%。
以口袋公园建设为出发点,系统推进道路绿化、公园更新与生态修复工程,逐步形成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城市公园体系。黑龙江省将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鼓励各地结合地域特色和群众需求,优化设计与管理机制,让更多边角地、闲置地变身“活力空间”,真正实现“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愿景。(郭春光 记者 吴利红)
上一篇:黑龙江省广场舞大会在牡丹江举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