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报本文,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人民网记者 蒋波摄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蒋波)春捂秋冻,蕴含着古人深厚的养生智慧,核心是顺应季节气候,帮助抵御病邪。但秋冻的尺度如何把握?秋冻就是越冷越好么?9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秋季中医药养生”主题发布会,介绍秋季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保健方法。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秋冻要适量,并不是越冷越好,“如果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而且某一天出现大风降温的情况,我们就不能再秋冻了。”
秋季养生中,“秋冻”是绕不开的话题。谈到其益处时,刘清泉介绍说,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降温是多阶段的,并非持续严寒。此时适当秋冻,不急于添加厚重衣物,能让身体皮肤和呼吸系统接触适度低温,刺激机体自主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为严冬做好准备,这样也能减少因为突然的降温导致的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同时,秋冻要适量,千万不要过分的冻,有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刘清泉表示,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阻力增加,增加脑血栓、心绞痛风险。这类人群需要及时保暖,注意保暖头部、颈部等重要部位。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包括慢阻肺、哮喘等,因为秋天干燥低温,温度波动很大,冷空气非常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气道的痉挛、咳嗽,这时候盲目秋冻会使病情急性加重,所以这类人群一定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导致一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对于脾胃虚弱者,本来就容易受凉、腹泻腹胀、食欲不振。低温会进一步导致脾胃的阳气不足,加重腹泻等症状。对这类人群,尤其是要注重腹部的保暖。刘清泉强调,“很多女孩子特别爱露肚脐,穿的衣服薄,如果她的脾胃不好,平时容易痛经,就更要注意腹部保暖。”
对老人而言,体温调节功能减弱、感知能力下降,对寒冷的耐受和适应能力较差,这时候如果秋冻太过,易发脑血管、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而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和体温调节机制不成熟,这时候秋冻容易导致感冒、肺炎等疾病。“这两类人群都需要适度保暖,不可盲目跟风。”刘清泉说。
对于部分体质虚寒、手脚凉的人群,本身阳气不足,如果随着气温的下降还要再秋冻,更容易伤阳气,导致虚寒加重,出现各种身体问题。刘清泉说,这类人群需要适时添加衣服,注重温补,不适合用秋冻锻炼免疫力。
最后,刘清泉强调,“秋冻要把握尺度,应该及时添加衣物,否则秋冻会增加感冒、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保暖,不能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