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黑龙江省加快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精心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策源地,激活新质生产力源动力,加速推进高校院所的“智慧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新引擎,为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组合拳” 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作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黑龙江省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四市建设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7个创新创业生态圈,出台全省生态圈建设指导意见,并将支持生态圈发展纳入《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明确省市联合加大生态圈支持力度,推动科教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走进环东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智能钻采装备产业园,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智能钻采装备调试。“产业园建设一年多来,已入驻12家企业,带动了20余名教师创业创企。”智能钻采装备产业园负责人李玮告诉记者。李玮还身兼东北石油大学科研处处长、油气钻完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破岩与高压水射流实验室负责人等多个职务。他介绍,“生态圈建设以来,大庆市为产业园免费提供了7100平方米厂房,让实验室成果有了‘中试厂房’。省里设立生态圈引导资金,同时配套科技金融政策,破解‘没钱转’难题。学校允许教师保留编制创业,成果转化奖励比例从80%提至90%,让科研人员‘无后顾之忧’。我们计划通过三年建设,推进随钻测控工具、干粉聚合物压裂液在线混配设备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亿元产值规模和页岩油气钻完井领域部分关键设备的国产替代,赋能页岩油开采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省、市、校政策“组合拳”,彻底激活了东北石油大学科研人员的转化热情,推动53项职务科技成果成功作价入股,累计金额达4059.11万元,精准注入25家生态圈内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据省科技厅统计,生态圈建设以来,集聚科技型企业2234家,7所主要高校院所通过技术转让、作价入股等形式新生成科技型企业200余家,哈工大灵巧手、眼部手术机器人、智能变色舷窗、碳纤维滑雪装备、微型特种电机等一批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科创企业落地龙江,彰显了生态圈强大的吸引力与旺盛的发展活力。
全链条赋能 架起成果转化“高速路”
在环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的企业产业化承载区之一——哈尔滨新区商业航天产业园内,哈尔滨星网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组装、焊接和测试。“为加速产品定型,我们安排人员24小时不间断进行测试。”公司副总经理张秀坤说。
星网动力2023年12月依托哈工大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电推进团队成立,入驻环哈工大生态圈哈工大先研院,不到一年就完成了首轮融资,一年半已研制出多型号、不同功率等级的低轨卫星电推进系统。“公司虽然处于初创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是生态圈的全链条赋能缓解了航天领域‘验证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的难题。”张秀坤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掌握国际领先的霍尔电推进磁聚焦、长寿命、低成本等关键技术,其综合性能较第一代霍尔电推进系统提高20%,寿命增长近一倍,成本降低40%。在融资方面,累计获得市场化投资2000万元。在产线建设方面,受益于省科技厅的重大项目及商业航天产业园产业链配套等,助力企业完成关键设备的投资及产能建设,公司自主研制的霍尔推力器单机已成功推向市场,预计到2027年可具备年产300套左右霍尔电推进系统的能力。”
黑龙江省高标准建设哈工大先研院成果转化平台,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进程。目前,该平台在培企业46家,其中凡奇智能、星宏科技等31家企业依托学校科研团队成果成立,带动近50名学校高端人才创业,新增就业岗位超500个。与深创投等10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在培企业实现融资到账1.91亿元,吸引比羿激光等6家校友企业回省兴业。哈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入驻海探智造、声智科技等企业和项目12个,为海洋探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
省科技厅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导向,布局实施由企业牵头的生态圈联合引导资金项目24项,支持资金3082.8万元,预计形成经济效益5.5亿元。新成立总规模5.05亿元的“龙江天使投资基金”,投资常航精密仪器等13个项目7000万元,带动其他投资机构共同注资,加速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优化好生态 打造产业振兴新引擎
“在黑龙江省创办了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累计为企业新增销售额52.8亿元。”这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张建强之前靠经营新型乳制品技术和设备取得的业绩。在黑龙江省环大学大院大所生态圈营造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中,张建强下定决心转变赛道,去年依托自己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智能奶酪和乳清加工成套设备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引资1000万元成立安牧吉(黑龙江)食品有限公司,就地转化科技成果。
“我们团队打破进口产品在高端婴配粉原料领域的垄断,‘梯度控温成熟’工艺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一等奖,采用纳滤膜分离与生物酶解联用技术,乳清利用率可达100%。”他信心满满地介绍,“目前企业正在加紧建设5条生产线,生产免疫球蛋白及奶酪、黄油、炼乳和婴幼儿乳粉等功能性固态乳制品,预计今年10月试产,年产能3.67万吨,产值可达18亿元。通过生态圈资源整合,可形成‘养殖—加工—副产物利用’的产业闭环。在上游赋能养殖端,消化省内过剩奶源;在中游激活包装材料、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在下游拓展烘焙、婴配、餐饮等领域应用场景,推动龙江乳品产业从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
生态圈建设推动了黑龙江省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环哈工大生态圈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龙江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学校科研优势,全力打造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硬科技产业集群。博众泰达自主研发国内首台套大口径超精密磨削机床,关键指标超越国际顶尖机床产品。一盛科技自主研发金刚石铜/铝等高导热电子器件热控材料,性能优于国际头部企业。学校还面向寒地新型电力系统、油气开发、寒地交通等龙江特色产业链,整合分布在各学院学科的技术成果,组建哈工大创新链,与国网黑龙江、大庆油田、龙江交投等重点企业协同推进科研攻关、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等合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记者 彭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