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走进江西新余一家纺织企业的工厂内,纺纱车间明亮整洁,数十台细纱机整齐排列,有序运转。
“通过搭建自动化生产线,引入纺纱大数据平台,生产车间实现了全工序数字化运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转型后,工人从700人减少到200人,订单交付周期缩短7天,每吨产品的综合成本降低2000元。
近年来,像这样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实现破茧蝶变的传统制造企业不断增多,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1%,较2024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且已连续32个月超过30%。
“我国传统制造业体量较大,是国民经济的‘底座产业’。”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朱明皓表示,近年来,众多传统产品叠加智能技术变为智能产品;传统工厂在研发、生产、物流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转变为智能工厂;传统制造企业通过绿色化工艺升级,废弃物排放量显著降低,进而实现了循环发展。
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制造业全价值链,降本提质增效作用持续显现,驱动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在宁夏银川某水泥企业的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承担起袋装水泥装车任务,散装水泥实现了自助装车;通过智能管理系统,企业综合电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显著降低。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年间企业员工数量减少了约50%,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实现了绿色低碳生产。
在山东泰安某能源企业的智能工厂内,数字孪生平台的电子屏幕上,各类生产数据、设备运行状况清晰明了,工人只需轻点鼠标,平台即可实时对接运行参数,实现全流程动态管控。“数字孪生工厂打造了更加精准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可优化配煤比,每年可提升综合效益约2000万元。”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乘数字化转型的快车,传统制造业变身创新高地。在进行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的同时,多地开始创新实践,建立服务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转型升级。
在福建福州一家纺织企业的生产车间,数十台纺织设备高速运转。为了如期交付订单,该企业和周边多家工厂进行合作。“现在我们可以实时查看其他企业的生产数据,合作起来更放心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既解决了该企业产能不足的问题,也盘活了周边企业的闲置资产。
企业间高效协同的背后,是当地搭建起的公共工业互联网平台。据了解,当地近千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并接入该平台,共享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等信息,统一调配产能。目前,当地纺织中小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提升了约20%,能耗降低约20%。
“新科技”赋能“老产业”,催生出多种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更多传统制造企业加快转型步伐,推动行业持续向“智”转型,向“新”升级。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数字化正在构建透明、敏捷的协同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连接器”,有利于打通“数字主线”,让数据更好地流动起来。
“数字技术要赋能制造业的全生命周期。”为推动更多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朱明皓建议,一要实现全流程数据采集分析,打通传统制造业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数据流”,提高企业响应速度;二要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对生产设备的预测性维护,进而优化生产工艺;三要建立实时质量检测系统,实现对产品的精准检测,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