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客户反馈,伪基站短信发送平均1小时1.5万条以上!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智工匠作为融合工匠精神与数智技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亟需的重要力量。对职业院校来说,怎么培养数智工匠?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筑起数智工匠的信念。比如学校重视“以文化人”,多开展工匠精神主题实践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走进校园。以北京的职业院校为例,学校可以利用好首都丰富的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和创新文化资源,让学生在文物保护、回顾中关村创新历程等场景里,体会工匠精神。
数智工匠当然需要掌握扎实的数智技能。学校通过构建数字化的教学新生态,充分利用大模型技术,实时分析高精尖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可以更清楚急需岗位需要的技能和素质,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此外,学校可以主动与头部企业合作,打造“人工智能 + 教育”示范项目,把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用在教学和管理中,推进专业、课程的数智化升级改造,提升师生的数智化素养和技能。不仅如此,还可开发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创新“AI+”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情况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
创新素养是新时代人才的核心要求之一,提升数智工匠的创新素养不可忽视。如何培养?首先要有平台载体,以北京为例,围绕高精尖产业和超大城市运行需求,学校可以精准对接北京市科技园区的产业,建设中关村市域产教联合体、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联合“三城一区”的领军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载体,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其次可以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针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里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也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国际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把世界前沿技术和先进工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让学校的专业教学标准和国际接轨,培养既懂专业技能、又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还可组织学生参与海外项目实践,借助世界技能大赛等活动,让他们在跨文化协作中积累国际工程经验。
(作者系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
上一篇:面朝蓝海绘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