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客户反馈,伪基站短信发送平均1小时1.5万条以上!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正深刻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日前,“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2025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共探“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教育强国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对“智能时代,大学何为”“教育强国,高教何为”的时代之问,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共同推出系列访谈,聚焦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人才培养与大学使命等话题,邀请大学书记校长畅谈思考,凝聚共识。
“面对AI技术带来的时代变革,大学必须主动思考未来走向,重新构想教育、科研和管理的模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在近日举办的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期间接受访谈时说。
“有人认为AI只是一个提升效率的工具,但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的革命’,更是‘革命的工具’。”丁奎岭说,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塑教育的形态,需要推动“人类智慧(HI)+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合。去年,上海交大已创建“AI+教育教学”行动计划,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教学、实践和管理之中。
丁奎岭认为,在AI时代,教师的角色不仅不会被替代,反而愈发重要。如果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人们将低估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教师的同理心、情绪支持以及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激发,是AI无法取代的。“上海交大正着力加强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创新性,将教师从授课者转变为引路人,培养更多堪当时代重任的拔尖人才。”
“AI正在打开科技创新的边界,包括打开学科的边界、打开理论与实验的边界、打开科研与产业的边界。”谈及科研,丁奎岭说,“当前跨学科研究常面临专家资源不足的挑战,而AI已经展现出掌握跨学科专业技能的潜力,能够弥补这一缺口。同时,AI也能有效弥合理论模型与复杂现实现象之间的维度差距。我相信,将AI与计算机科学引入化学、生命科学乃至机器人领域,将极大助力解决前沿科学难题。”
丁奎岭进一步介绍了上海交大在推动AI赋能方面的系统性战略。他介绍,学校制定“AI十条”发展战略,聚焦人工智能学科跃升、AI For Science种子计划、AI专项行动、智慧文科建设提升、AI For Engineering等。算力是AI发展的基础,他特别提到,学校刚建成了智算平台“致远一号”,高效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为师生提供AI应用服务,覆盖科研训练、教学实训、课程实验全链条。此外,学校还设有专业的计算服务团队,并通过“计算+X”的新范式驱动科研创新。近五年,学校80余款自研科学计算软件在“交我算”上高效运转,助力产生多项世界级科研成果。
在管理方面,上海交大正致力于打造智能校园。丁奎岭介绍,学校建立线上教学 Canvas系统,2024年访问量超1亿次,日均在线1.7万+人,视频课程超26万课时/年。“ AI助教”覆盖理、工、文、医科的220门课程、服务2.4万名学生。自主研发的“交我办”APP实现办事线上化,已服务17万教职工、学生和家长。
此外,丁奎岭指出,上海交大的研究团队和计算团队发挥工程装备与人工智能的优势,共同建立了全球唯一的深渊生物大数据库,研究鉴定出超过7000种深渊原核微生物,其中90%为未报道新物种。“我们建立‘深海采样-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实验室验证’的全链条科研模式,充分体现学校在海洋科学与装备、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强交叉融合优势。”
下一篇:每日一句丨知识即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