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客户反馈,伪基站短信发送平均1小时1.5万条以上!
人民网石家庄11月6日电 (记者祝龙超)11月6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河北省水利厅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河北省“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崔志清表示,五年来,河北水利部门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利建设投资实现阶梯式跨越。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防洪、供水、水生态等领域5576个重点工程,2022年、2023年、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跨越500亿元、700亿元和1000亿元台阶,预计“十四五”全省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3600亿元,是“十三五”的2.9倍。项目数量、投资均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持续优化完善。
防洪减灾能力全面大幅提升。新开工娄里、乌拉哈达等9座水库,对滹沱河、滏阳河、子牙新河等184条段2900多公里骨干行洪河道和中小河流进行治理,实施大陆泽、宁晋泊、东淀等11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完成旺隆、燕川等2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68条山洪沟治理,“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流域防洪格局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雄安新区防洪工程建设,起步区防洪圈和安新、容城组团基本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昝岗、寨里组团基本具备100年一遇防洪能力。
水旱灾害防御夺取全面胜利。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蓄、疏、泄、排综合施策,全力应对“23·7”流域性特大洪水、“25·7”区域性大洪水、2021年历史罕见夏秋连汛,以及75轮强降雨过程、12条河流25站次超警以上洪水;积极蓄水保水,连续5年大中型水库汛末蓄水量超常年同期,有力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实现“保安全多蓄水”目标。
供水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雄安干渠实现开工建设,外调水网与本地水网进一步联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引江调水140.2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引江调水6.3亿立方米,引黄调水43.3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截至2025年10月28日),全省引江引黄外调水量190.4亿立方米,较“十三五”增长38%。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支撑。持续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2%。对1500多万农村居民实施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南水北调受水区农村居民喝上引江水。实施40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30万亩。
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统筹多水源向107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超218亿立方米,形成最大有水河长4655公里、水面面积306平方公里,永定河连续实现全年全线有水,大运河、滹沱河、滏阳河等50条河流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100%。向白洋淀补水57.8亿立方米,淀区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5279处,拆除违建411.3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废渣31.1万立方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9.77%。全省累计建成幸福河湖255条(个),石家庄险隘河、衡水湖等5个河湖成功入选水利部、财政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试点。
地下水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731万亩,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812万亩,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353万亩,累计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9.84亿立方米,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2024年底全省深、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较“十三五”末同比分别回升2.74米、0.04米,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面积分别减少31%、99%。实施太行山前重点泉域治理修复工程,邢台百泉新增16处泉眼复涌,邯郸黑龙洞泉保持不断流,保定一亩泉地下水埋深回升到2.39米。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有效提升。规模以上非农取水和深层农灌取水实现在线计量全覆盖,浅层农灌取水通过“以电折水”等方式全覆盖计量,初步建成取用水精细化计量监测体系。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审批、问题排查整治等工作制度,全省用水总量基本保持稳定,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在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等次。167个县(市、区)全部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发布975个产品用水定额,制定25项节水地方标准,邯郸在全国首创全域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非常规水利用量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2%、27.6%。
水利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节约用水条例、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等5部法规规章颁布实施。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专业模型体系和人工智能应用探索逐步深化,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土保持和河湖环境治理等领域业务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节水贷等绿色金融、跨区域用水权交易、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实现新突破。持续优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双随机”和“互联网+”等监管机制,水利营商环境不断改善。